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园林市场出路

2022-05-12

近几年,受新冠疫情、楼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苗木供给与需求都呈明显缩减态势,但因过去十几年的超量发展,苗木存量早已严重过剩,当下这种规模的供给缩减尚不能与需求缩减对等。

一部分苗木从业者从供给端角度出发,认为经过这几年比较惨淡的经营,一些苗圃面临破产退市,一些苗圃被清退处理,将会导致苗木供给减少,因此再过三五年,苗圃里的东西少了、竞争小了,市场肯定就会好,苗木价格自然会迎来新一轮上涨。

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是根据以往苗木市场的发展规律,所谓“物以稀为贵”,当某种苗木断档缺货时,其价格就会迎来上涨。但在后疫情时代,苗企不能只看供给,不看需求。

在传统思维下,苗圃开发市场总以生产端为主,在苗木圈大量推广,认为苗圃间小苗卖得多、栽得多,这个品种的市场自然就火起来了。但是未来的园林市场并非如此。

笔者认为,大面积使用常规苗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需求相对于以往来说只能是减少的,未来的苗木市场会更加看重品质、特色与服务,发展方向以景观提升改造、提质升级为主,且市场往往不再由生产端决定。如生产端栽了很多法桐,但道路绿化不一定就用法桐;再比如前几年很多苗圃都栽了彩叶豆梨,但实际项目应用却特别少,这便是生产与应用的脱节。

苗企主打的一个苗木产品,在达到销售规格时,若市场上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或是压根只有供没有求,对苗企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出路至关重要,同时要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有所提升,要紧跟国家发展政策走。

现阶段来看,全国除华南地区外,各地常用树种以传统绿叶树为主,少有特色鲜明或突出景观效果的,特色行道树仍非常稀缺。

所谓特色行道树指的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些树除了要满足夏季绿叶的基本属性外,还要看春季或其他季节能否开花、秋季或其他季节能否观叶,还有能不能像白桦那样可观干,或是像金枝国槐那样能观枝。

目前,行道树品种中观花是最稀缺的一个特征,而观花的类型分很多种,如开花方式、花期、花色、花香;观叶也分金叶、紫叶、红叶还是花叶等。这些花叶的变化便是行道树的特色。

笔者认为,当下特色行道树在市政项目中的应用程度主要看老百姓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两方。

从绿化主管部门角度来看,其核心点为城市整体规划,因此所使用的树木要符合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比如湖北荆州的市树是紫荆,在绿化中紫荆属植物就会被特殊对待,除了常见的灌木紫荆外,加拿大紫荆、“四季春1号”紫荆树等进口或国产的新品种都会在当地项目中设计和应用,这就是市树的发展思路,符合城市形象定位。再比如广州要打造并巩固“花城”形象,追求“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所以观花行道树在广州就会更有用武之地。

从老百姓的角度讲,对行道树的要求就是夏天不晒、遮阴效果好、病虫害少,干净清洁且无毒无害,在观赏性方面当然越漂亮越好,因为公众对景观的感知首先源自审美。

老百姓虽不能直接决策城市中使用哪些树木,但其对景观的态度会间接影响绿化主管部门的决策。举个例子,河南汝州每到紫荆花期都会举办紫荆花节,当地百姓对这种满树繁花的紫荆树很是喜爱。到底是因市民喜爱才办紫荆花节,还是办了紫荆花节才得到市民喜爱呢?其实先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者一拍即合。因此,只有当主管部门了解了这个行道树新品种的价值,并确定该品种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有可能在城市绿化中大量栽植。

因此,苗企在选择经营特色行道树新品种时,不妨多从上述两个角度考虑,既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品种的价值和特色,又要让主管部门认识这个新品种,而非只让苗圃同行或经纪人了解。

然而,普通小苗圃的营销影响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很微弱,广度不够就无法对市民产生影响,深度不够就无法对主管部门产生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桥梁,能够替苗圃去对接政府资源,也能向主管部门推荐新品种,还能够在项目中主动设计、推进应用,让老百姓真正看到特色新品种。设计院就起到了这样的桥梁作用。

总而言之,未来生产端应专注于如何让苗木产品达到较高品质,去做一些高端的、有技术含量的、能够超越传统的升级与创新,迎合国家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而非单纯通过同行的情况来预测市场。同时,在推广苗木产品时要多从应用端、项目终端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生产和应用是分开的,切莫混为一谈。